大稻埕,
他的歷史就是...
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漳泉械鬥!
打杖前,當然要談好條件,
漳泉械鬥的條件是...
輸的去大稻埕;贏的就留在艋舺,
最後,
漳州人輸了!!!
但沒想到,就因為這樣而因獲得福,
大稻埕慢慢的變得繁榮起來
甚至變成國際商業區;
而艋舺也因為港口泥沙淤積而沒落。(和淡水一樣)
今天,我們是搭公車去,
涼州重慶路口
搭的是人最少的...
這是我們下車之後再走一小段路,
就會看到這個地圖~
地圖的對面就是一個太平國小的冰山一角,
這太平國小的4個大字下,
有可愛版的地圖!(其實和前面的地圖一樣)
這個展覽館/古蹟,
在以前,可是台灣之光-柯謙諒的診所喔!!!
從更遠的地方拍,
就有更有濃濃的古風味了呢~
屋頂上方還有誇張巴洛克式建築,
想必柯謙諒應該很有錢(推測)
拉近看一下
(更清楚了)
進去看看~
要出示健保卡!!!(才怪)
櫃台後就是手術室
這樣一進來看病的人就會被嚇死!!!
因為如果櫃台人員走了,
而後面還是有人在做手術的話,
那掛號/領藥/付錢的人就會看到可怕的畫面(手術)
會隔起來啦(現在是展示用)
在2樓,
有一塊很大的同學之光,
沒錯從右到左喔~
還有一張老到泛黃的照片,
這就是柯謙諒醫師幫病患看病的情形
天花板的吊燈有白菜(其實是古希臘的流行裝飾,植物名稱叫茛苕)的裝飾,
讓吊燈覺得從現在開始,
自己再也不孤單了~
走著走著,
不知不覺就到大稻埕的老廟慈聖宮了~
廟口巷道有一整排很多很好吃的小吃喔!!!
(聽朋友說的)
老廟通常聚集最在地的美食,傳承下來。
慈聖宮前的石獅子是我看過最大隻的!!
繞出小巷,走到中道路上,
有一個禮拜堂,
你知道是誰蓋的嗎?
答案是:台灣烏龍茶之父-李春生
你們可能想著哪裡有禮拜堂3個字?
可是真的有喔~
在這裡,看到了嘛!
禮拜堂3個字
繞出中道路來到大馬路,,
甚麼!呷二嘴竟然沒開,
只好抱著失望的心情離開了~
看起來很好吃的說
我們再從大馬路走到以前的大馬路(很熱鬧的意思),
~迪化街~
迪化街位於台北市大同區,初建於清咸豐年之間,
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、茶葉、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,
是大稻埕地區最重要的市街。
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,臺北的商業發展約等於大稻埕商圈的發展,
而大稻埕的發展約略就等於迪化街的發展。
來看看現在的迪化街有甚麼商店吧?!
首先,有請我們的第一家店家,
裡面都是〔阿嬤〕年代等級的物品了~
裡面的老闆娘也是〔阿嬤〕囉~
早期的生活用品都是自然的材質做的,
像竹子、藤或木頭等...
不像現在,大部分都是用塑膠,
一點都不環保~
這家賣各式各樣的蒜頭和薑,
還可以試吃呢!!
下面一位-
裡面是比較現代化的東西,
其實不是啦!!!
迪化街一直都有的南北貨乾貨食物,是店面重新裝修
和前面那家店完完全全不一樣耶~
當然,少不了藥材店阿~
我們是看著店外誘人的蜜餞果乾等忍不住買了,
然後進到店裡去~
有很古老的藥櫃,
裡面販賣的中藥,
幾乎都是我沒看過的!
(一定很貴)
這條街因商致富的有錢人很多
蓋房子也不馬虎
很多都是極盡誇張的巴洛克式建築,
當時因西方文化的引進,
所以每個有錢人都會把錢用在自己房子上~
也很愛跟別家拼場
你看,你猜這是賣什麼的?
應該很簡單,
這就是俗話說的:窮人的人蔘
-薑-
說錯了,是真的人蔘
歷經了好久好久之後還是這麼美呢!
要準備回去囉~
再走到大馬路上,
準備和大稻埕和迪化街告別~
回程的路上,
還看到全台灣第1個有手扶梯的百貨公司,
大千百貨
當然,現在是古蹟了~
好了,掰掰~
大稻埕,
讓你知道以前人的生活的情景